梅州完成第一阶段市级非遗传承人抢救性保护计划
掌上梅州讯 近日,梅州记者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完成我市现已完成了第一阶段市级非遗传承人抢救性保护计划。第阶段市AG超玩会
目前,遗传梅州共有非遗代表性项目365项,承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6项、抢救省级代表性项目32项、性保市级代表性项目72项、护计划县级代表性项目255项。梅州梅州共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60人,完成其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7位、第阶段市省级非遗传承人38位、遗传市级非遗传承人79位、承人县级非遗传承人236位。抢救据统计,性保AG超玩会当前梅州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的平均年龄为61岁,其中90岁以上有1位,80至89岁有12位,70至79岁有18位,60至69岁有24位,50至59岁有34位,40至49岁有15位,30至39岁有5位。
去年5月,在市文广旅局的全面部署和规划下,市非遗保护中心启动了市级非遗传承人抢救性保护计划。历时一年时间,第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已完成,对第一批次5位市级非遗传承人已进行了全方位的记录工作,其中包括非遗传承人的口述片、实践片、教学片和综述片等。该批次抢救性记录的五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按照年龄来做顺序排列,分别是丰顺县绩苴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徐清花(98岁)、梅县区客家门神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侯文发(93岁,现已过世)、平远县龙舞(香火龙)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曾善仁(88岁)、广东汉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林仕律(87岁)和客家山歌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林楷昌(84岁)。
近年来各级非遗传承人已有10人相继逝世,每一位非遗传承人的离世,都意味着从这世上带走了一项绝艺,留下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已经成为非遗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目前,文化部和省文化厅对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和省级非遗传承人的抢救性保护计划都已分别启动。传承人高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我们在规范和提升我市各级传承人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也在想办法充实多种形式的档案留存,像这次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就是比较好的方法,所以当时就启动了这个项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客家非遗》执行主编廖君表示,抢救性保护计划是采用数字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通过口述片、实践片、教学片和综述片等,浓缩了传承人一生的艺术精华,是非常有意义的记录。此外,她表示,市非遗保护中心将会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做好这项工作。
本报记者:赖运香
视频搜集:赖运香
编辑:杨颖
- ·科技助农迎突破!暨南大学科技下场助力梅州“百万万工程”高品质睁开
- ·新赛季NBL联赛比赛时间和外援政策有变,与国际赛事更接轨
- ·他在凌晨的梅大高速下跪
- ·广东18年“点石成绿” 石漠化沙化地区植被盖度超80%
- ·梅平高速国庆出行指引→
- ·“五一”假期第三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69亿人次
- ·济南警方通报“学生与醉汉冲突被刑拘”:涉事学生属防卫过当
- ·地磁暴、太阳耀斑,会有什么影响?中国气象局专家解读
- ·三支在缅中国救援队伍即将启程归国
- ·南方新一轮较强降水开启 北方大风沙尘雷雨齐来袭
- ·停课!广州增城4个镇街暴雨红色预警信号生效中
- ·广东科学家新研究登上肿瘤学顶刊 首创肺癌“药物假期”新模式
- ·规画“摩电”乱象,筑牢清静防线!我市公安交警部份深入睁开交通整治行动
- ·广州南沙:探索金融创新业务,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 ·国家移民管理局:端午节期间575.2万人次出入境
- ·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启运珠江口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