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日报记者回忆袁隆平院士:耄耋之年仍执着敬业,记忆力惊人
22日中午,“杂交水稻之父”、日报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记者敬业记忆九游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逝世的回忆消息传来。我心中很是袁隆震惊,觉得难以置信,平院这位精神矍铄、士耄身体健朗的年仍老人怎么就走了呢?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曾近距离采访过袁隆平院士,力惊看着他和青年科学家、梅州九游地方农业干部、日报人当地农民顶着烈日一起走在田间地头,记者敬业记忆趟进稻田深处,回忆细细打量稻穗长势。袁隆耄耋之年,平院一身功勋,却如此执着敬业,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第一眼的冲击是最大的。那是2015年7月17日下午,他刚抵达梅州,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梅州的粮食储备、加工和种子企业等指导调研。他此行重点之一是次日的“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技术模式攻关”测产验收。
“来了,他来了!”在众人的欢呼声中,袁隆平院士乘坐的公务车出现在大家面前。他面带笑容,健步走下车,很快被热情的工作人员簇拥着。这就是“杂交水稻之父”,就是让我们中国人端牢了饭碗的院士!这场短短的照面还是让我感到意外又震撼,眼前这位身材干瘦、皮肤黝黑、衣着朴素、毫无架子的老人,着实像一位地道的农民。
2015年7月18日,袁隆平到种植现场查看水稻生长情况。(高讯 摄)
3天行程紧凑,尤其是18日测产验收当天,高温酷热难耐。袁隆平院士从下榻宾馆乘车前往兴宁市新陂镇新金村后,即刻直奔稻田。见田里首次试种的新品种长势好,喜悦不已,对发现的问题也直言不讳。
在简易的遮阳棚下,袁隆平院士开始接受记者群访,期间金句不时“蹦出来”,一场预计半小时的采访不断延长。他兴致很高,不顾随行人员对他“离场休息”的劝说,回应道“水稻是喜温作物,我是喜温动物,这里坐着非常舒服。”当记者提出“禾下乘凉梦何时能圆”时,袁隆平院士风趣回答,自己是“80后”,比“90后”年轻了10岁,“禾下乘凉梦”的目标是亩产达到3000斤,原计划是争取自己“90”后的时候实现,现在看来有望提前了。
2015年7月18日,袁隆平接受梅州日报记者采访(右一、右二)。(高讯 摄)
让我印象深刻的另一件事,是袁隆平院士对水稻的热情和他惊人的记忆。无论是行车途中还是田间地头,一提起水稻,彼时已85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总有说不完的话,多年前的测产验收数据和情况是信手拈来,对10多年前首次来梅州的情形也是记忆犹新。
那个骄阳似火的夏日,首次在梅州兴宁试种的超级稻“超优1000”早稻亩产实际测产遗憾未达到预计产量,但袁隆平院士和团队对该项目充满信心。次年11月,他再度踏上了梅州的土地。这回,他与众人一同等到了项目成功的喜讯,见证双季稻产量1537.78公斤世界纪录的诞生。
您与世长辞,国人泪目!遗憾田间再无您的身影,唯愿您一路走好,袁爷爷!
文 梅州日报记者:张柯
海报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罗欢欢
- ·梅州军分区与梅州市林业局携手睁开“学雷锋”助力村落子复原行动
- ·巨变!突破传统育种瓶颈,生物育种技术让选育服从“可望见”
- ·第二十一届农交会以及第十三届广东农博会开幕,梅州特色农产物实力“圈粉”!
- ·危害!摩托车上高速,揭博高速实时劝返
- ·格桑花开四月天!连山融合高质量发展模式加速乡村振兴
- ·多名中国公民涉非法兼职类电信诈骗 我驻釜山总领馆发布提醒
- ·我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可提取住房公积金啦!操作攻略→
- ·广东10月经济数据“出炉”,以旧换新政策效应逐步释放
- ·来这里,意见福彩,清晰福彩!今日,梅州睁开公益福彩张扬行动
- ·最高或者至37℃!梅州8个高温橙色预警失效中
- ·我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可提取住房公积金啦!操作攻略→
- ·一殡仪馆用“炖盅”当骨灰瓮?肇庆德庆通报:已处置涉事公司
- ·3月16日,“百万英才汇南粤”全省首场大型综合应聘会,梅州高品质岗位等你来!
- ·未来三天,梅州天气燥热伴散漫雷阵雨
- ·青山绿水引人醉 秀美风物引客来!梅州米香酒横蛮周行动系列报道之秀美梅州
- ·巨变!突破传统育种瓶颈,生物育种技术让选育服从“可望见”